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夏朝自开国以来一直重文轻武,文风极盛,各式书院遍布全国两京十三省,其中又以京都,金陵两处最多。

    金陵暂且不提,京都的大小书院中西山书院无疑是最负盛名的书院之一,山长李文元曾官至礼部侍郎,德高望重。

    “顺之兄,一别半月风采更胜往昔,今次月考应该稳了!”

    顺之是贾蓉的字,是贾敬给他起的,希望贾蓉能顺顺当当的考上进士光耀门楣,同时也是希望贾蓉顺之孝之,德才兼备。

    说话者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谢秋和家的公子谢谦,字继文,其为人谦和风趣幽默,大有祖父遗风。

    跟贾蓉私交甚好。

    “哪里哪里。”贾蓉谦虚道:“年节只顾着玩了,昨天夜里才勉强看了几页书。

    “哎,我也是。”谢继文悄悄道:“过年去了明月楼两趟,差点乐不思蜀了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你老子没发现?”

    “我说去你家做学问,他放心的很。”

    贾蓉面上顿时不太好看了。

    “下次见伯父我必须要说道说道,我宁府‘书香门第’,你就这样往上给我抹黑?”

    谢继文笑了笑,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“顺之兄莫怪,下次你去了青楼也说来我家,我帮你瞒着。”

    谢家论门第虽不如宁国府尊贵,却是真正的百年书香世家,更有底蕴,若不是贾敬中了进士在朝为官,谢家都未必会正眼瞧贾府这样的。

    “我洁身自好,从来不去烟花之地。”贾蓉坐在座位上一本正经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迂腐。”谢继文大冷天摇着一把扇子,自以风流道:“读书不就是为了跟佳人一起谈笑风生风花雪月的吗,满脑子功名利禄就落了下成,子曰:‘三年学,不至于谷,不易得也’。”

    贾蓉呵呵的笑道:“‘不至于谷’当然‘不易得也’但是你“三年学”去青楼跟姑娘装逼就过分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装逼?”

    “住口,苏教习来了!”

    二人赶紧停止交头接耳,端正坐好。

    苏教习总是一副面瘫脸,今天也不例外,进门就板着脸,语气严肃道:“诸位同学,院试还有不到四个月时间,此时万万不可有半分懈怠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书山有路勤为径,

    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
    一天枯燥乏味的读书开始,贾蓉对这样的学习节奏非常适应,这还要得益于前世九年义务教育跟三年高中的辛苦磨砺。

    历经千年,有些东西变了,有些东西没变,有些东西变了约等于没变,有些东西变了就是真的变了!

    前世高考状元可能去做了企业高管,今生科举状元至少京官起步翰林院坐堂,哪怕只是个三甲进士,也是知县起步!

    即便只考了个举人,也能当个县令了,范进中举后乐疯了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
    谁来了不得拼了老命读书科举呢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愉快的读书时间总是短暂的,酉时初刻,书院的学习结束,剩下的就是自习时间了。

    有学习刻苦的开始‘头悬梁锥刺股’一直学习到深夜,也有放纵一点的,出书院吃个小酒,听个曲子,亦或者逛个青楼夜不归宿,早上悄悄的爬进书院里。

    贾蓉一般不回家里,都是在书院苦读的,不过最近老爹重病在床,他必须得回去尽孝。

    “顺之兄,今晚一起秉烛夜读,探讨经义文章如何?”有几个相熟书院同学叫住了贾蓉。

    贾蓉虽家世不凡,然平日里为人谦和有礼,是以书院中有诸多好友。

    “实在抱歉,家父卧病在床,晚间需回家侍奉汤药,暂时无心夜读。”贾蓉一本正经的说道。

    众人皆叹服。

    “百善孝为先,顺之兄请便。”

    “顺之兄之孝举,吾辈之楷模也。”

    “诸位同学,在下先行一步。”

    “顺之兄慢走。”

    与同窗依依惜别,贾蓉来了书院吴监丞处拿出监牌子。

    吴监丞的权利非常之大,仅次于山长,学绩考核,纪律刑罚,规章制度都归他管,请假外出自然也需要经过吴监丞同意。

    “顺之来了,有什么事吗?”

    吴监丞脸上带着淡淡笑意。

    书院一千多学生,他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得,只是几个‘特别人物’还是很了解的。

    贾蓉字顺之,宁国府嫡长孙,兵部尚书贾敬之嫡孙,读书刻苦,文章做的极好,只是其父似乎身体不好,一年里总有几个月卧病在床……

    贾蓉行礼道:“家中有事请假,拿个出书院的牌子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吴监丞点了点头,道:“前阵子偶然听说令尊卧病在床,如今身子可好些了?”

    “已经好了一些。”

    贾蓉并没有多说什么,吴监也没有多问,直接把一枚红色的牌子给了贾蓉,笑道:“既然家中有事,什么时候好了再还回来就是,不用每日来拿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监丞大人。”

    贾蓉拿了出院牌子,收进衣袖。

    有了它今后进出书院可就方便多了,毕竟贾珍的病一时半会好不了,甚至在病榻上‘缠绵’个十年八年也是有的,他总不能每天跑来请假。

    出书院,小柱早已经驾车等在大门外的不远处,见了贾蓉忙迎上前来:“大爷,下学了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贾蓉点头道:“先去接上萧萧姐,再去一趟西街市买点东西。”

    除了佩凤爱吃的糖葫芦,还要给老爹买点丹药补补身子,大孝子不容易啊,得时时刻刻想着孝敬老爹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杨威武馆!

    这几年在京都小有名气。

    虽然因为朝廷重文轻武的缘故,大部分有条件的人家都选择送孩子去学堂读书,但是也有句话,不是什么人都合适读书的。

    一些榆木脑袋怎么也不开窍的,亦或者整日游手好闲不爱读书的,送进武馆学点武艺,找关系去衙门里当捕快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。

    杨威武官就有这样的条件。

    其能在偌大的京都站稳脚跟,甚至京都的大小衙门,五城兵马司都给几分面子,靠山自然不用多说。

    有传闻,若是得到了杨威武馆的馆主金老师傅看重,只要他老人家跟衙门里说句话,进去当个捕快轻而易举。

    ……

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